close

  

斷嘴鳥.jpg  出版者:道聲出版社

我彷彿可以體會那原是人中之龍的小麻雀,在一夕之間從天堂掉到谷底的巨大哀愁。

   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玩笑啊,小麻雀不但飛得快、姿態優美,連降落時叼取食物的時間點,也每每總在最恰當的時機,可以啣到最好的食物。牠一定得到同輩間連連的誇讚,甚至還會看到一些嫉妒的眼光;我猜想牠每次從樹梢俯衝下來去叼取食物時,心裡必定也充滿了自負,認為自己是最好的。

    可是一個早上,小麻雀醒過來時,竟發現自己的嘴喙斷了——沒有原因,它就是斷了……。你想,牠當時的心慌、迷惑、擔憂是如何地啃噬牠的心緒,如果鳥兒也會白頭,牠一定會如伍子胥般,瞬間就步入了老態。

    嘴喙是鳥兒賴以維生的唯一工具,牠們靠著上下尖尖兩片嘴喙啣起食物,如今,這隻鳥兒的上喙斷了,牠再也啣不起任何食物,往後,牠該如何生存?

    現實是殘酷的,鳥兒世界自不例外,其他的鳥兒不但沒有幫助牠,有的還被牠嚇到,甚至還有鳥兒認為一定是牠做了什麼罪有應得的事得到的報應。不多久,這隻原本意氣風發的小麻雀,就虛弱得沒有力氣飛回自己的家,牠搶不過其他的麻雀,可以在地面上看到的食物,全部被其他麻雀搶得一乾二淨!愈來愈嬴弱的牠,只好開口向友朋求助,在開口之前,牠一定先千遍萬遍的說服自己放下曾經風光的自尊。可是,太遲了,小麻雀也是現實的,看見牠的羽翼不再閃閃發光、胸口因為饑餓凹陷下去,看見牠一身的狼狽,牠們根本懶得理牠!

    如果你了解這本書作者的家庭背景,在看這本書時,或許會心疼得流下眼淚;作者的父親是一位優秀的社會學學者,在大學任教,同儕及學生對作者父親學識的淵博都佩服得不得了,系裡的資深教授都認為父親是一顆正開始閃耀的明日之星。

    好景不長,正在前途似錦之際,父親罹患了精神分裂症,從前,父親就已經缺乏溝通技巧,發病之後,他不但沒有了朋友,也失去家人,妻子在萬般無力下,帶著年僅十一歲的作者,選擇離婚這條路。父親總是會寫信給作者,但信件內容愈發怪異。年幼的作者不堪父親這種無厘頭的內容,寫了一封信告訴父親:「你活在你的世界裡,我活在我的世界裡,我們活在不同的世界裡。」他拒絕再與父親通信。此時的父親已經步上生活不濟的窘狀,可是父親仍繼續寫信告訴他自己的研究成果、自己是如何努力尋找新工作以維持生計。

    父親在發病期間,仍然努力研究人類行為的分析、評估和設計,想要知道讓自己吃足苦頭的社會規則到底是什麼。其實,父親不見容於社會的原因,就是因為他的精神分裂症;這個病讓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,看不見別人!

    沒有工作的下場自然就身無分文,父親後來成為流浪漢,他流落街頭,受盡冷眼,可是,他仍然告訴自己也告訴兒子:「永遠沒有理由放棄……」

    作者二十五歲時,五十一歲的父親在獨居的小屋裡心臟病發而死,警方靠著多方聯繫才找到他們母子,作者趕去認屍並整理父親留下的遺物,看著爸爸的筆記,他一頁一頁地走入爸爸的心靈,他決定要弄清楚與父親分開的十四年時間裡,父親都是如何努力地求活著。

    他開始訪問父親曾經流落街頭認識的街友,在拼湊中,父親生病後的輪廓漸漸浮現。他想到小時候在街頭遇見流浪漢的恐懼,父親牽著他的手,告訴他:「我們有時候會在大都市裡迷路,有時候,有些人也會在他們的腦袋裡迷路,走不出來。」這句話給我很大的影響,讓我重新用另一個新的角度,看待徘徊在街頭、無處可去的人。

    作者說:「我在他(父親)活著的時候,就放棄他了。」可是父親一生不放棄自己的生命。這本《斷嘴鳥》就是作者重新探索父親身前事之後寫出的故事。作者對流浪漢重新有了更深的體會;書裡,小麻雀就是父親的剪影,他多希望當初父親可以遇到像故事裡陌生人那般的好人,我猜想,他也多希望自己當初沒有那麼決絕地放棄父親。

陌生人和小麻雀成為至交,倆人相依相偎,給彼此溫暖。是啊,只有失意落魄的人,才能深刻體會同路人心靈裡的痛,這樣的相扶持、這樣的彼此心疼,是人間至真的情感。每個人的生命都有殘缺、不完美之處,如果能彼此幫補,而不是相互排斥、躲避……,天堂裡的愛就離我們不遠了。

可以和孩子一起這樣讀繪本

  1. 你有沒有從高處跌落谷底的經驗?當時你的心裡有什麼感覺?(如果孩子沒有這樣的經歷,父母可以說說自己的經驗,例如遽遭失業、或是計畫突變的情況。這可以幫助孩子認清害怕及擔憂的情緒。)
  2. 當我們像小麻雀一樣,沒做什麼不好的事情,卻在我們身上發生不好的結果時,我們會用什麼態度看這種情況?是埋怨老天爺不長眼睛?還是馬上認為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得到了報應?(在討論這個問題時,父母或許可以與孩子一起看看聖經裡的〈約伯記〉,這可以幫助孩子釐清自己,有能力面對外界的閒言閒語。)
  3. 小麻雀餓得又瘦又髒,想向餐館裡的客人乞討食物。但客人沒有看見小麻雀已經斷的嘴喙,反而看見這是一隻又醜又髒的鳥兒。當別人看不見我的難處,遽爾論斷我時,我怎麼辦?我會不會也像那些餐館的客人,只看見眼前呈現的景況,看不見對方的難處?(幫助孩子建立「將心比心」的柔軟心腸。)
  4. 陌生人餵飽了小麻雀,小麻雀高興得站在陌生人的手指上展翅,陌生人伸出了手……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空,我們會不會因為施恩於人,就期待受恩的一方要對我心懷感激、應該按我的意願行事?(幫助孩子認識「幫助」真正的意義,「幫助」是要讓對方變得更好,而不是為自己贏得一個「奴僕」。)

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木子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